宋梅尧臣有句:“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古代茶业兴盛实始自唐,确切地说,是在陆羽《茶经》广为流传之后。
陆廷灿《续茶经》中说:“季疵之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痟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
就连“茶”这个字的通用亦在《茶经》之后。
晋郭璞《尔雅》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就是说晋时还没有“茶”这个字。那时早采的春茶称“荼”,晚采的秋茶作“茗”或“荈”。清郝懿行说:“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荼矣。”
唐代是一个辉煌壮丽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都呈现繁盛光彩,茶业也迎来空前兴盛。中唐时,饮茶在“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茶经》长庆年间(821—824)的左拾遗李珏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旧唐书》茶叶产区几乎已遍布全国宜茶地区,蒸青制茶加工技术趋于成熟,茶叶贸易活跃,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
由于茶利大兴,朝廷立法税茶,成为财政重要来源。茶文化就在饮茶风习的传播与盛行中生成新的形态。
1. 百丈创制《禅门规式》,是寺院规范茶汤礼仪
茶树宜栽于高山阳崖阴林之地,佛寺多建于名山大岳,茶与佛禅在地理上有着天然亲缘。
众多名茶源于寺庙种植,许多茶叶产区初创于寺庙种茶。
洪州(今南昌)百丈山大智禅师怀海创制禅宗丛林第一部清规《禅门规式》,将茶汤礼仪纳入其中,成为丛林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敕修百丈清规》规定的重大茶汤礼仪活动有30多项,尤其对重大茶汤礼仪的程序规定得非常详尽细致,形成一套共同的程式。
茶汤礼仪前要张贴“茶汤榜”,或向受请人呈送“茶状”。茶汤礼仪正式程序有:恭迎、揖坐、烧香、揖香、点茶、揖茶、下䞋、收盏、点汤、恭送等。
● ● ● ● ● ● ●
2. 《萧翼赚兰亭图》,开启茶事入画
此图传阎立本(?—673)绘,表现唐太宗派监察御史萧翼去越州云门寺,以巧计从和尚辩才处赚取王羲之书法名迹《兰亭序》。
图左有一老一少两位侍者正在煮茶,老者坐蒲团上,左手把持茶铛,右手执茶夹,专注中茶汤。小茶童弯腰,双手捧带托茶碗,谨慎伸向茶。童子左侧有一竹编具列,上置一带托茶碗,一朱红色茶盒和一只碾堕等物。
读画似读史,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绘画中最早描绘茶事的作品,反映了初唐时越地寺院的饮茶生活和煮茶敬客的礼仪。
而后有周昉(约745—804)的《调琴啜茗图》、晚唐佚名《宫乐图》等茶事绘画作品。
● ● ● ● ● ● ●
3. 茶诗唱和发端盛唐,主旨茶诗李白率先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
诗歌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茶诗的生成与生活饮茶的传播几乎同步。
《全唐诗》中,初唐诗人无主旨咏茶和咏及茶事的作品,至盛唐才有孟浩然、王维、王昌龄、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岑参等诗人留下茶诗。
读他们的茶诗发现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诗中饮茶的场景大多在寺院。
如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王昌龄《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题净眼师房》,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杜甫《已上人茅斋》《寄赞上人》,岑参《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等。
李白以茶为主旨的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写的也是寺院茶。这首主旨茶诗标示了唐开元、天宝间寺院茶的风行与成熟,饮茶生活已得到寺院外文人士大夫的重视与青睐。《全唐诗》(包括《全唐诗补编》)留下了唐代187位诗人创作的665首咏茶或咏及茶的诗篇。
● ● ● ● ● ● ●
4. 陆羽开创茶书著述,品茶与“经”相提并论
陆羽为避安史之乱,上元初(760)结庐苕溪,著《茶经》三卷。“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宋文鉴》)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说:“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饮茶之风到“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这与陆羽《茶经》的传播推广至关重要。
故明人陈文烛评:“稷树艺五谷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羽之功不在稷下。”(《茶经序》)。
陆羽之功,还在将“品茶小技与经相提而论”。《茶经》开篇明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以茶比德,赋饮茶精神滋养之功。又采集并规范茶叶种植、采制、煮饮方法,提出茶有“九难”,追求精极,并非小技。
清人徐同气《茶经序》说:“凡经者,可例百世,而不可绳一时者也”“神农取其悦志,周公取其解酲,华佗取其益意,壶居士取其羽化,巴东人取其不眠,而不可概于经也。陆子之经,陆子之文也。”
1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研读《茶经》,即在于他把“品茶小技”上升到了“经”与“文”之境界。
审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于良子高级实验师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