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采茶应该在什么季节?
一般来说,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有些茶冬天采摘的才是极品,比方说台湾乌龙。有些茶需要细嫩是采摘,有的需要长老些采摘。
对一般人来说,绿茶通常都讲究“清明前后”,但实际上是,太过于细嫩的茶叶其实只有“清气”而没有香气,并且不耐冲泡。
乌龙茶似乎更要在长老些味道才浓郁。
而花茶的窨制茶底一般都是到了夏天才会采摘的,这就可以使茶叶在反复的窨制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吸收味道的能力,还可以令茶形完整。
一般采茶的时间都是选择在清晨完成,这时是湿度最大而又凉爽的时间,可以在堆放茶叶时另茶不发酵、不畏缩,在炒制前将茶儿素最大限度的保护好,令鲜味不会消失。
对于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采摘茶叶的时间会因为茶叶的出产地域和品种而各不相同。同时也要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合采摘。
扩展资料:
采茶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采茶倾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的手段,有手采和机采等。
1.手采
①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
②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
③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kg,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2.割采
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
机采:在机采前数日用手采掉一批达到标准的鲜叶,这样机采鲜叶质量基本可以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
3.机采
主要是往复切割式采茶机来采。 由0.6~14瓦的小汽油机或40瓦左右的微电机驱动,动力由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切割器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
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采摘质量好,芽叶完整率可达80%左右,是非选择性采茶机发展的主要类型。
注意事项
1、要适时剪茶。使用采茶铗采茶最好与采制名茶结合起来,春茶早期萌发的芽叶应先行手采制名茶,以后按大宗茶的采制标准及时使用采茶铗剪采。并可实施分批剪采。
2、要适度剪采。春茶掌握在修剪面上3厘米左右的部位下剪,即要达到留1叶剪采。夏秋茶要在上一次剪采面上略提高一点距离下剪,切不可一次比一次剪得重,否则会影响茶叶质量与茶树生长。
3、要刀口锋利。剪采必须一刀成功,切不可在同一处连剪两刀,否则会影响芽叶的完整率,同时也易造成对茶树剪采过重。
4、要增施肥料。使用采茶铗剪采的茶园,施肥量应比手采茶园多些。一般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增施2-3公斤纯氮来计算。增施肥料不但能提高芽叶的持嫩性,有利于增产提质,而且对提高采茶铗的剪采工效和芽叶的完整率也都有利。
5、要实施茶树正常修剪。使用采茶铗采茶虽比采茶机对茶树采摘面平整度的要求低些,但不等于不要有一定的采摘面,因此,需要对茶树作正常的轻修剪。
对于茶树高低不一的茶园,仍要通过重修剪或深修剪措施,将改造成为平整的采摘面,以便于实施采茶铗采茶,这不但能提高采茶工效,而且剪下的芽叶完整率较高,茶梗少,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洱银针
采茶历史
采茶戏 历史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起源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荼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来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二月采茶。。。"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的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 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然与陆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陆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请陆羽一起到扬州驿(yì)站吃饭. 席间,李季卿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实的军士携瓶划船去南零取水.陆羽则备好煎茶器具等待.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diān)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 陆羽没有吭(kēnɡ)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军士大惊,低下头,说:“我是说谎了.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时船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边又用江水灌满瓶子.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è)不已. 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shǔ)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pēng)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汇”.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与生长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写完《茶经》以后,陆羽又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tú).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饮茶品茗(mínɡ)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同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采茶戏 历史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
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
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
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起源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荼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
"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来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
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
二月采茶。
。"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的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
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
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
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
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 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
钦州采茶深受群众的喜爱,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一、源流与沿革 钦州采茶有采茶戏、采茶调和采茶舞等多种形式,采茶调、采茶舞与采茶戏有很大区别。钦州的采茶戏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从清代乾隆年间就流传到钦州的灵山、钦州(钦南、钦北)、浦北了,距今已有270年的历史。
采茶戏早年在福建、安徽、江西叫“采茶灯”,在湖南、湖北叫“采茶歌”,在桂北叫“采茶舞”。“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在乾隆年间仅是一种民俗活动。
据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12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以絙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到了道光年间,“采茶灯”、“采茶歌”和“采茶舞”开始以故事为主线,编写出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的小戏,成为上元演出的“百戏”之一,故被称为“采茶戏”,也叫“唱采茶”。
钦州各县(区)的“采茶戏”与各种民间艺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寻踪溯源,与民间木鱼说唱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八六七年,钦县(现在的钦南区、钦北区)“新半月茶会”的带班师傅何全龙是最早将木鱼说的唱本改编为“茶花”唱本的人,并吸收“南言”作为演唱“采茶”(小戏)的基本唱腔。到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钦县“石头塘采茶班”的班主易演升大胆尝试将木鱼说唱本改编为大戏。
易演升的改革大获成功,其改编的剧目如《董永卖身》、《陈三磨镜》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据老艺人陆德升讲,到了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承师传下来的34出传统采茶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木鱼说唱之本。
“采茶红”除了与木鱼说唱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外,与江西的茶篮灯、广西的采调以及广东的粤剧也有密切的关系。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江西有位客商来到广西经商,曾把江西茶篮灯传到灵山的六秀村,使之逐渐形成今天的采茶戏。
到了民国初年,“采茶戏”在灵山已经很盛行。最早的“采茶戏班”是伯劳的“六秀采茶班”,继“六秀采茶班”之后,其相邻的武利安金村、伯劳邓阳村、那龙中灵村,都相继成立了采茶班。
据调查考证,这样的采茶班有几十个之多,排演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以故事为蓝本编成的采茶戏。到了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钦县采茶老艺人陆德升和郭德升也开始吸收广西彩调情调,主要吸收唱腔、行当划分和增加音乐伴奏,使采茶更有了一种风格。
解放后,沙埠采茶队花旦钱秀凤,拜著名粤剧演员朱剑秋为师,从而吸收了粤曲的一些吹奏曲牌,使采茶戏更臻完美。二、剧目题材 早期的“采茶灯”、“采茶舞”、“采茶歌”,其题材主要以劳动与爱情的民俗风情为主,当演变成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采茶戏”后,戏剧的题材就广泛了。
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有表现普通群众的爱情的。但不管表现那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表现人的命运。
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一直都是旧采茶戏的主题。这方面的剧目很多,如《陈三磨镜》、《朱买臣》、《屎坑坟》、《杀狗献米》、《高文举》、《张飞审瓜》、《王五打鸟》、《刘二姐闹嫁》、《马京与吗凉》、《伦文全叙》、《隔河看亲》等等。
解放后,各地“采茶戏班”和文化部门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坚持移植和排演了歌颂党的领导,表现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努力生产建设家园的剧目。如《打铜锣》、《卖瓦》、《山村医疗站》、《凤眼》、《一分钱》、《无意姻缘》、《买肥记》、《一见亲人》、《戏家公》、《定女婿》、《荔枝熟了》等剧,因题材现代,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群众的欢迎。
《无意姻缘》在大戏院连演16场,场场爆满;下乡巡回演出200多场,场场获得观众的鼓掌喝彩。《戏家公》参加一九九一年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获“桂花”二等奖;《定女婿》在参加二○○○年钦州市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后,被广西戏剧家协会选送参加当年中国剧协举办的“郑成功”百优小品小戏的比赛。
三、艺术特色 钦州采茶戏有自己独特和较完整的表演程式,戏中的脚色行当、唱腔及吹奏曲牌很具特色。其一,脚色行当原来只有旦角和杂脚之分,发展到今天有生、旦、末、丑四大行当,与花鼓戏、彩调剧、粤剧等剧种略同。
但“唱采茶”,只演文戏,不擅长武戏,独特的传统表演有扇花、中花、钱尺花、酒杯花、“交叉跪转步”、“七点梅”台步。有杂脚的大胯走“矮马”、走“裤裆旗”和竖姆指的顺手顺脚;还有旦角的扭腰出胯摆步,走“娥眉月”等。
其二,唱腔主要以“茶腔”为主,还有“大台”、“盘茶”、“钓蛤腔”、“正茶”、“南音”、“十里花”、“四平腔”等。其三,锣鼓和吹奏曲牌有“茶花锣鼓”、“长流水”、“撞点”、“冲头”、“点板”、“洗子板”、“三排九”、“采茶快板”、“游台曲”、“四不正”、“牌子尾”、“五马巡城”等。
伴奏曲原始锣鼓发展到今天多种乐器,从而改变了伴奏单一的局面,这样既加强了音乐衬托感,又增添了剧情气氛,使采茶更具有欣赏性。如今唱采茶伴奏多用高边文锣,配三叮鼓、梆子、高胡、二胡、扬琴、中胡、笛子、唢呐等乐器。
“唱采茶”很普及的灵山县,各“采茶班”演唱。
采茶在古代叫什么
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汉至晋隶冀州.幽州.十六国时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设郡治.唐设河北道.宋设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设保定府.大宁都司驻此.清雍正至民国初直隶总督署驻此.民国时是直隶督军府.直隶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解放后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会.清代以来近300年间为河北(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誉.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 *** 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雨花茶的历史发展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当时江苏省内的茶叶专业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制成“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并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任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正式定名为雨花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雨花茶的创制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南京茶叶生产。1959年,即由地方财政投资从福建、广东调进大批茶苗、种和插穗。1960年南京郊区茶圃面积从1959年的421亩激增到2704亩。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茶叶生产出现停滞和回落,到1962年茶园面积减至1620亩。
1974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要搞100多个年产5万担左右的重点县,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当年,南京郊区植茶面积有2358亩。总产量29.05吨。1977年,在铁心桥、雨花台等处大面积新辟茶园。全市茶同面积达4145亩,总产达57.2吨。
雨花茶种植范围扩大到南京所有市辖区。1988年、1996年分别制定实施了“雨花茶市级、省级地方标准”。1994年起持续开展了评选市级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促进雨花茶产销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起步阶段。中山陵园茶场等6个重点雨花茶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研制成功并在全市推广。1999年,南京雨花茶机制生产线达250条,年产雨花茶167吨,产值5000多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10%,总产值的44%。
中国茶的历史
1.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族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三皇五帝时代便有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
2.“茶”字出于《尔雅‧释木》:“槚,苦荼(即后来的“茶”字)也。”茶的古称还有荼、诧、茗等。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
3.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
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 *** 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茶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茶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中国。据说,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传说中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就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了。
在最初很长的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直到秦、汉时期,由于人工栽培的茶树多起来,人们发现了茶生津醒神的功能,制茶和饮茶才渐成风气。尤其是在汉代,司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对茶这一当时的时尚饮品情有独钟,并撰文从药理、文学等方面阐述对茶的看法。
魏、晋之前,人们对茶有不同的称呼,如“茶”、“茗”、“诧”等,最终被确定为“茶”则是在唐朝。
唐朝是茶和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从洛阳到长安、随处可见卖茶水的店铺,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到唐朝中期,煮茶、饮茶已被认为是高雅的艺术行为。从茶、水、茶具等几个方面研究饮茶方法的专家也多了起来,这些专家多是佛教中人,从中还出现了一位圣者,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陆羽。
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他因嗜茶而云游各地,采茶觅泉,躬身实践,多方搜寻和茶有关的资料,然后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写成了《茶经》。《茶经》共三卷,从茶的起源,特性、种植环境、栽培方法到茶具,制茶方法、煮茶方法、茶的分类等等做了系统的论述。《茶经》不仅使人们更为了解茶叶,完善了茶文化的内容,也引起了后人对茶文化的重视。 唐朝人喝茶如同煮菜喝汤一样,把茶煮了喝。这种煮茶方法一直维持到宋朝才被冲泡法所替代。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的茶叶生产和茶学研究都很发达。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喜欢举行泡茶比赛“斗茶”,他们把茶放进茶盏后,用开水冲泡,充分搅拌与水溶和,待细密的白色泡沫(既所谓的“汤花”)出现后,看谁的汤花多,散得慢,谁就是“斗茶”的赢家。
宋朝人喜欢“斗茶”,还喜欢在茶饼的制作上追求完美。宋朝茶饼比较名贵的有“龙凤团茶”,茶饼上有造型精美的龙凤图案。它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价同黄金。这种茶饼在宋朝很流行,但随着制茶工艺的提高,散茶的制作方法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散茶真正流行是在明初,因朱元璋下令不让进贡团茶,制作散茶的炒青制茶工艺得到迅速发展。
炒青法制出的茶就是今天常见的绿茶。明朝茶艺家认为:把茶紧压成饼,需要碾压成沫,损伤了茶的真香。不像炒青法制作的茶叶,色如翡翠,气味清香,较好保留了茶叶的自然特性和营养的价值。
清代在炒青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红茶的制作。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也产生在清代。到了清代,茶叶已经是采摘精细,炒制得当。随着饮用和制茶技艺的发展,茶及茶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黑茶、黄茶的茶叶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采茶的拼音
采茶的拼音是cǎi chá。
一、基本释义
采摘茶叶。
例句:小时候常在半山腰里帮著家人采茶,现在却连茶园也难得见到。
二、网络解释
采茶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采茶倾注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例句
1、春天采茶季节,正是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2、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
3、她在前人基础上,苦心钻研黄梅戏的演唱技艺,组建戏班,将黄梅采茶小戏,推进成高台大戏,并一路唱到京城。
4、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5、宋人对采茶时间的这一要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形而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体现。
6、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7、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8、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9、那个妇女正在采茶叶。
10、春天采茶季节,正是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怎么采茶
(1)按原料标准采。采名茶原料,一般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有的甚至只采一个茶芽。制大宗红绿茶,一般以采摘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应严格按标准采茶,不能大小老嫩一齐采,更不能把芽叶养大后采“齐大茶”,以保证采下的芽叶嫩度、匀度一致。
(2)及时分批采。在手工采茶的情况下,一般大宗红绿茶,当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夏秋茶有10%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至于采摘细嫩的名茶,一般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春茶的采摘周期以4~6天为宜。夏秋茶以6~8天为宜。如采名茶或高档优质红绿茶,一般应缩短到每隔2~3天采一次。
③留叶采。采摘时不能一把抓光采摘芽叶,必须留适量新叶。留叶数量以叶面积指数达到3~4(衰老茶树2~3为宜)为宜。但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比较麻烦,在生产实践上往往掌握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即以树冠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外露为宜。留叶方法有分批留与集中留两种。生产上多采用集中留叶,一般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养一批叶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采茶是什么季节
问题一: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茶吗?什么季节的绿茶最好喝? 很高兴为你解答。
1、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茶,但是以春茶为最佳,也就是纯毛尖,然后是夏季。
2、最差的是秋冬季节的茶,都是老茶叶,一般拿来制作一些茶饮料,不用来泡茶喝。
祝你生活愉快!
问题二:一年中采茶最好的时候 我国大部分茶区,季节分界明显,一般每年3-5月份采摘和制作的茶叶,称为春茶。
一般6-7月份采制的茶为夏茶,因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一般每年8-9月份采制的茶叶为秋茶,因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具有季节性高香,有些茶的品质也不错。但夏茶因防虫害喷施农药而致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通过春、夏两次采摘后的秋茶,相对较粗老,且一些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故从茶的品质及农药残留量方面来看,一般夏、秋茶均不如春茶。
问题三:茶叶是什么季节采摘 茶叶
读音:chá yè
采摘时间:就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采摘是从春茶开始,由于龙井茶生长季节的问题因此,那时的头茶(春茶)一定要在立夏前结束,前后才1个多月时间。
采摘标准:春季一般按一芽一叶为标准。“清明”前后是采特、高级茶的原料;“谷雨”前后至“立夏”前采“小三档”,即一芽一、二叶或幼嫩的对夹一、二叶,是高、中级茶的原料;夏秋茶一芽一、二叶开采,前期采“小三档”,后期采一芽二、三叶。
问题四:蒙顶山采茶季节是什么时候 一般游客认为是清明前后,但是茶农是从春天2,3月一直采到10月以后,看你想去采什么茶,如果是观光游玩为主就建议4月左右去,那时候天气比较好,茶叶也比较好
问题五:什么时候采茶 清明前后
问题六:云南的普洱茶什么季节采茶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负有盛名,它以西双版纳地区仅有的滇青毛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制成的。普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贸易了。
普洱茶采用的是优良品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之鲜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有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又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质最佳。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 *** 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采摘期从3月开始,可以连续采至11月。在生产习惯上,划分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标准为二三叶。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问题七:什么季节采摘的茶叶最好 一年四季,只有冬季不采茶,而春夏秋三季都可采,春天因为刚刚经过冬季的积蓄,发出来的春茶内质最为丰厚。所以春茶是品质最好的茶。夏茶和秋茶则稍逊于春茶,价格也低于春茶。
问题八:采茶什么时候采? 茶树具有采收期长,年年,季季多批采摘的特点。因此每批、每季都必须环环扣紧,适时地采下符合制茶品质特色要求的幼嫩芽叶。若一批,一季不注意都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当年和以后的产量品质。贵州多数茶区,一年的采收期大致有5-6个月。西部高山茶区采茶时间一年仅为4个月左右,及时地掌握好采茶时机十分重要。掌握好季节首先是要抓好春茶开采期,当茶树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1芽2―3叶时就应开采,此时正是加工早春优质茶的大好时机,必须严格按标准精细采。当新梢伸长至旺盛时期(即高峰期),应及时组织好足够的劳力,把采摘面上的嫩梢尽力按标准采净。若延迟时间则新梢老化,不仅影响当季茶叶品质,还会抑制下轮茶的萌发和生长,产量也还是上不去。
茶树因品种、树势和新梢生长部位不同,发芽时间也不同,合理分批采摘。分批的间隔时间应依每展出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和新梢的持嫩性为基准。在贵州省春茶宜6-7天采一批,高峰期3-4天采一批;夏茶5-6天采一批;秋茶4-5天采一批为恰当。
如有帮助 请采纳
问题九:江南丘陵几月采茶 这个要看具体季节,一般在清明前后,佳采茶的时间是在上午9-11点.
1:春茶;春茶又分早春(明前)和正春(明后)两种。
早春茶(明前茶):采摘季节应该在公历的3月5日左右,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就是“惊蛰”这一天开始的,茶树冬眠了整整一个冬天,经过春雨这么轻轻一浇,苏醒过来吐处嫩芽。
早春茶的大规模采摘是在3月20日左右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那时的茶树大部分都发第二茬芽了。早春茶的采摘工作在“清明”过后十天左右就结束了。
正春茶(明后茶):早春茶的采摘结束后就到了采摘正春茶是时候了这时候也到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随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加,茶树在次发出新芽。至此正春茶(明后茶)开始采摘到5月20日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满”的前一天春茶就全部采摘结束。
春茶――条索肥嫩紧实,芽毫丰满,色泽乌润灰白,嫩度优于夏、秋茶;汤色金黄、橘黄或淡黄,明亮剔透,银豪涌动。香气沉稳,日光味鲜明。滋味清醇,茶汤入口茶气饱满,口腔收敛性较强。
2、夏茶(雨水茶):每年5月5日前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此时春茶采摘以接近尾声到了5月21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就进入夏茶的采摘了,夏茶是一年之中产量最高,采摘季节最长的,从“小满”到立秋后的“白露”前都是夏茶。
夏茶――条索肥硕紧结重实,芽长紧细显毫。色泽乌褐油润稍显灰带花。汤色黄亮,银毫飘逸。香气平和沉闷,略有水腥味。滋味平和,茶汤入口稍淡薄,苦底较重,口腔收敛性强。
3、秋茶(谷花茶):“立秋”后的“白露”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也逐渐转凉了,这时就进入了秋茶的采摘季节了,同时茶花也基本含苞欲放了。秋茶从“白露”到“霜降”后“立冬”前采摘就结束了。
秋茶――条索紧结粗大,稍显芽毫。色泽乌黑油润稍显灰带棕。汤色清亮。香气飘逸,多有松烟味,滋味纯和,茶汤入口柔和,苦、涩味稍重,口腔收敛性强。
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2-3次。
清明前后的茶叶最好喝,当然根据气候的变化,也会有所推迟,比如今天由于雪灾,影响了南方春茶的采摘.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十:采茶有什么讲究? 采茶没有男女,年龄的限制.
采时就是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茶树如经剪枝,则采摘面以下之茶叶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浓密,树势整齐而旺盛。
2. 采摘应按行列次序逐行进株探清,不可选芽叶多者采摘弧芽叶少者漏摘,以免减少产量。
3. 采摘时应严格规定采摘之标准,并严格执行之,使品质划一。
4. 须注意留蓄,鱼叶老叶不可采下。
5. 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杀菁时又易焦变。
6. 采摘之先,应摇动茶树,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尘蛛网等不洁物。
7. 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叶应使之复原。
8. 每丛合乎标准之叶芽,务须一次采清,以免洗丛之麻烦(采时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心)。
9. 老嫩宜分摘,以免影响品质及制造之麻烦。
10. 采时不可用指甲折破茶叶,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学变化,变成黑点。
11. 养成早采嫩摘之习惯,并递年早采。
12. 冬茶以不摘为宜,以保持树势。
13. 树势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树势不佳,则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应照常进行。
14. 发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
15. 发育不佳时,对口叶及芽不摘,以恢复树势。
16. 留梗不摘,制绿茶尤须将梗拣出,采时须自第二叶与第三叶(或鱼叶)节距之中间部位采下,太上则遗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则梗太长。
17. 有病虫害之芽叶不摘,摘下后亦须拣除。
18. 即采即制,务求迅速。
19. 勿伤芽叶(伤处易变红或发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压置茶篮中大久及太厚。
20. 手及器具与堆置场,务须保持清洁,勿使茶叶感染其它气味或不洁物。
21. 采后制前,务须保持茶菁之本质,勿使发热N酵或受日光雨水。
22. 每株茶树,中间宜探摘较深,外围较浅,则茶树发育较佳。
装茶菁之器具我国多用竹筐,采工每人背负一只,每区可置大箩四只,用挑茶菁至厂,印度多用麻袋或布袋,但不通空气,瓜哇印度有用椰袋者,而锡兰及巴达维亚等大茶园因用缆车输送茶菁,故用特制之沙网架装之,网上衬以Mara草,以免茶菁在运送途中,因摩擦而受伤。茶菁之运送,我国多用挑运或肩背,有用单车或牛车马车拖车者。外国大茶园,则用汽车电车或缆索,室内运送则可用升降机,循环带,或台车等。
当然头茶是比较值钱.也有季节之分.
茶叶采摘的方法详解
茶叶的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一般分为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1、手工采茶
手工采茶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可分为掐采、提手采和双手采,而提手采是茶叶标准的采摘手法。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分朵采,这种采摘方法,能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不宜捋采、抓采或掐采。手工采茶,标准划一、容易掌握,但是比较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
2、机械采茶
机械采茶,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进行采茶。如果操作熟练,管理得当,机械采茶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的产量、质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且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茶叶的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和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来决定的。大致可分为:
1、细嫩采
细嫩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鲜叶嫩度要求很高,通常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
2、适中采
适中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3、成熟采
成熟采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原料采摘标准是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摘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
4、特种采
特种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采摘标准是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摘三、四叶,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
上面的内容就是茶叶采摘方法以及茶叶的采摘标准,希望大家以后对茶叶的种植采摘有所了解。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