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奉茶宫女在清朝是什么品级
大清康熙王朝宫女共分九个品级:
代诏女官——正三品,仅设于皇帝宫中
内廷女官——正四品,管理宫女并协助皇后、当值内眷管理内廷女官。
女史——正五品,仅设于皇后、皇贵妃宫中,仅设1-2人,见贵人以下位份内眷,可免礼。
司记——正六品,
昭训——正七品
采女——正八品
奉仪——正九品
宫女——无品级
所以,奉茶宫女是没有品级的,但是如果做到了奉茶女官,那就四品到九品不等了。像《步步惊心》里的若曦,我们来查一下皇帝宫里的制度:
皇帝女官8人代诏女官一名 司记一名 昭训一名 采女一名 奉仪女官两名 宫女10名
首先若曦是奉茶女官而且这个职务只有一人,所以只有昭训和采女符合条件。
所以,若曦应该是七品或八品昭训或采女。
清朝康熙年间是否有一奉茶女叫马尔泰若曦???
没有,马尔泰若曦是电视步步惊心为了剧情需要而杜撰的,没有叫马尔泰若曦,清朝康熙年间只有一位叫马尔泰的将军。
马尔泰·若曦历史原型
马尔泰若曦其实是有历史人物原型的,那就是雍正唯一的正式皇后,姓乌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
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世宗为皇子,圣祖册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祔葬泰陵,生下皇长子弘晖,早殇。
扩展资料:
马尔泰若曦的父亲
她父亲马尔泰的身份有两种可能,一位是中国清朝官员马尔泰,于1738年8月30日-1744年8月10日期间,奉旨接替鄂弥达担任两广总督。
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另外一位马尔泰是人名,是八阿哥独子弘旺的妾室茂怡氏之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尔泰·若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喇那拉氏
《步步惊心》康熙坚持将若曦嫁给十四,只是出于对若曦的疼爱吗
其实我第一次看步步惊心康熙给若曦赐婚的这一段,只是感叹康熙真的是把若曦当自己的女儿疼爱。
等再后来重温的时候,才发现康熙赐婚这件事,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普遍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康熙对若曦的疼爱。
若曦在康熙身边奉茶多年,是除了康熙的女儿十格格外第一个出言劝康熙注意休息的宫女,
是第一个做出“别致消暑点心”(我们都知道那是果冻)的宫女。
多年的感情使康熙不仅仅把若曦作为一个“奉茶宫女”,也作为一个“女儿”,所以康熙一定会为若曦的将来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
把她许配给自己属意的“储君”(后来的十四)做侧福晋,其实就是相当于保证了若曦后半生的顺遂和富贵。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若曦在后期的身份,已经决定若曦不能随随便便嫁给一个人。
在第二次若曦随康熙伴驾去草原时,敏敏因为若曦关于十四的欺骗而生气,两人进行了一场赛马,这件事,除了敏敏、若曦、十四和十三(十三也是后来得知),其他人都不清楚两人为何赛马并且相互生气。
甚至康熙和敏敏父亲都以为二人是因为十三“争风吃醋”才赛马,并且为了掩盖他们以为的真相,敏敏父亲亲手赠予若曦玉佩,并将若曦认为义女。
可以说从这一刻起,若曦就已经不能决定自己的婚事了。
不论敏敏父亲是因为真心喜爱若曦赠予其玉佩,还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感谢并且安抚若曦;
从他将若曦认为义女的那一刻起,若曦的身份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名义上他是蒙古王的义女,并且她的背后还有马尔泰家族,那么在储君未明的情况下,若曦能随随便便嫁给一个王爷吗?
若曦的身份和其背后的势力,决定了若曦只能嫁给“未来储君”。若曦作为下一任皇帝的妃子,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朝廷与蒙古族的友好。
当然,这不是说把若曦许配给一个王爷就一定会威胁到未来皇帝的政治地位,这一点就需要结合第一个原因和后期剧情结合分析。
顺便重点分析一下十四这个人。
八爷栽赃四爷散布太子谣言,十三爷出来顶罪这件事,算是众人命运的转折点。
也是这部剧的分水岭,在这之后,基本都是阿哥之间无尽的厮杀。
这件事,使得康熙帝对四爷彻底失望,四爷从此刻其实已经不在康熙考虑储君的人选里。
我们来一个个分析这件事里的人物。
康熙最厌恶的就是兄弟相争,私下勾结。
所以“散布太子谣言”这件事,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
八爷党用这件事攻击四爷,确实是稳准狠。
所以十三当机立断把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自称是自己暗中授意“阿灵阿与揆叙”散布谣言,并且在叙述完这件事之后,说了这样两句话:
这两句话像是在向皇上禀告事实吗?
不是。这两句话,其实是说给“八爷党”听的。
十三是在暗示“八爷党”,这件事,就推到自己一个人身上就到此为止,如果他们还想把四爷拉下水,那么到最后,咱们谁都别想逃。
毕竟两派斗争多年,手里一定都有一些对方的“把柄”,要是真的“鱼死网破”,谁都落不到好处。
这句话起到一定作用,八爷党当时除了十爷,其实在思考这话的利弊。
但是,十爷这个铁憨憨没听懂,他紧接着十三的话,说了这样两句,想以此把四爷拉下水。
此话一出,镜头给了八阿哥一个明显举棋不定的表情,但是,十四反应过来了,他立马跪到前面,为四爷“求情”。
但是十四是真的为四爷求情吗?也不是。
十四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首先,十四和四爷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来求情,最为妥当。
一可以在皇上面前树立“兄弟友爱”的形象;
二来十四心里明白,这个时候,把一切推到十三身上,是最好的选择,他是在给阿灵阿和揆叙一个方向。
不过我私心认为,十四确实也是在提醒四爷“当断该断”,若是四爷和十三都折进去,那就永远无法翻身了。
果然十四说完之后,阿灵阿和揆叙立马都推在了十三身上。
但是康熙会轻易相信吗?
或者说,康熙当然也依旧怀疑着四爷,所以这位陛下又给自己的四儿子挖了个“大坑”。
这个问题,根本无解。
回答不是,那不是坑自己吗?四爷和十三的关系众所周知,不是他,那就是你自己喽?
回答是,你俩关系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不是你自己做的,你就这么把自己的兄弟卖了吗?
所以四爷给康熙的答案是“不知道”,虽然不好,但是也只能这么回答。
而且最可怕的后续是,康熙把十三幽禁养蜂夹道,四爷不能求情。
因为他现在的人设是“被自己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兄弟十三给坑了,而且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严重到危害自己的另一个“亲兄弟”太子殿下,再怎么宽宏大量,能去求情吗?
但是这件事还没完。
若曦为了给绿芜求情跪在大雨里,康熙暗示王喜放出消息(剧中没明示,但是暗示了),想看看哪位阿哥会来求情。
很多人说这一段康熙的做法,是为了给若曦选“另一半”。
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是康熙顺带的目的,他最终的目的,是想看看,哪个阿哥,会顾及兄弟之情,为“十三”求情。
会为十三求情的人,顾念“兄弟友恭”,难道不是康熙希望的储君应该具备的条件吗?
这个目的太隐晦,但是十四“勘破”了。
所以他第一个跪在雨中,为若曦(其实是十三)求情,这个时候的十四,成功打开了通往太子之路的第一道门。
十四跪在雨中之后,八爷九爷十爷才赶来。
我猜,是八爷根据消息和十四的行为想出了整件事情的始末,所以带着九爷和十爷来了(我认为九爷十爷没这个脑子能想出来)。
但是这件事情,能说康熙不是为了若曦选未来夫君,十四不是为了十三跪在雨中吗?
不能,我只是认为在他们的权谋斗争中,对若曦确实有真情。
但只能说他们的行为,不完全是为了真情。
康熙用这件事更坚定了未来储君的人选,当然出于对若曦的疼爱,也看出来十四对若曦的真情,所以后来会放心的把若曦交给十四。
其实十四这个人物,电视剧真的美化了很多。
我更加喜欢原著的十四,因为我觉得原著的十四更加立体更加复杂。
在夺嫡的战场里,十四能成为最后被康熙认同的储君,他的智谋担当一定是几个阿哥中的佼佼者。
作为一个皇帝,光有仁慈不够,还要够果决,够聪颖。
我不否认十四对若曦的感情,我只是觉得,十四这个人并不是剧中表现的那么单纯。
因为步步惊心是从若曦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人和事,若曦此人,对自己不够好,对别人又太宽容。所以我们从她的角度看到的各位阿哥,都是比较好的一面。
不过我也赞同,若是最后十四上位,他们兄弟的结局,应该都不会太惨。
所以我一直觉得,步步惊心不只是一部“古装爱情剧”,她只是从若曦的角度,给我们直观的讲述了封建王朝的一种悲剧,又在方方面面隐晦的表达了人性的复杂。
康熙身边真的有一个奉茶宫女叫马尔泰若溪吗?
两广总督马尔泰,是有这个人的,但其女叫不叫若曦,那就不得而知了!
若曦毕竟是小说里的人物,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说那只是剧情的需要。
马尔泰·若曦,据小说中介绍:姓马尔泰,名若曦,字兰心;父亲为大清两广总督马尔泰;丈夫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她生于1691年,13岁入宫,死于1725年,活了34岁。
名字的寓意,正如故事中描写的那样。她是满族中少有的娴静聪慧,气质高雅;长得花容月貌,肤白似雪;眉弯似月,唇小似樱,腰细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压倒群芳;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不仅如此,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形容心地善良、品质高尚的女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